科普 | 氢能源的潜藏安全风险

时间:2024-12-27 浏览:592 来源 来源:
打印打印
分享 分享到:

科普 | 氢能源的潜藏安全风险

第二研究室

(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图片45.png


1 引言

氢气,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,正逐渐成为清洁能源的代名词。燃烧后只排放水,不产生任何污染,它被称为解决气候危机的“终极答案”。氢燃料电池车、加氢站、绿色工业革命……人类对氢能源的未来充满期待。

国家发改委印发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年)》,其强调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;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。《十四五能源体系规划》指出:“新型储能和氢能有望规模化发展并带动能源系统形态根本性变革,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蓄势待发,能源转型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趋于多元化“。

氢气,轻如空气却易燃易爆,看不见、闻不到,却可能在瞬间引发致命事故。“宽燃烧范围”和“超低点火能量”让它比传统燃料更难驾驭——一场不起眼的泄漏,可能变成难以扑灭的灾难。是未来的希望,还是隐藏的危机?在追逐能源革命的路上,氢能源的风险远比想象中更复杂。

图片46.png

氢燃料汽车(左)与传统油车(右)的事故对比[1]

 

2 什么是氢气?为什么它会有风险?

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,比空气轻十四倍,无色、无味、无毒,但却极其容易燃烧。这种气体因其燃烧后只会产生水而不产生二氧化碳,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典型代表。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发展,氢气在燃料电池、电力储存以及工业化学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。然而,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为其使用带来了不少安全挑战。以下从易泄漏易燃易爆氢脆三方面,解析氢气的潜在风险。

氢气与天然气的属性对比[2]

QQ截图20250102155305.png

易泄漏:微小裂缝下的“逃逸者”

氢气是宇宙中最轻的气体,其分子量仅为2 g/mol,相比空气(平均分子量约为29 g/mol要小得多。正因如此,氢气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:扩散速度快,氢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是天然气的3倍,泄漏后迅速形成扩散羽流,难以控制其扩散范围。渗透性强:氢气分子极小,能够穿透储存容器或管道中的微小裂缝,甚至造成密封件失效。

一旦发生泄漏,氢气在高压下会以高速喷射,与空气迅速混合。这种行为带来两大问题:难以察觉,氢气无色无味,无法像天然气那样通过气味剂快速识别泄漏,容易被忽视。快速扩散,即使是微小泄漏,也可能迅速扩散至整个空间,尤其是在密闭环境中形成危险的可燃气云。

图片47.png

大规模液氢泄漏所产生的氢气云团[3]

易燃易爆:一触即发的“危险分子”

宽广的可燃可爆浓度范围:当氢气与空气的体积比达到4%~75%时,可形成可燃混合物;而在18%~59%的浓度范围内,混合物则极易发生爆炸。

点火能量极低:氢气的点火能量仅为0.017毫焦耳,远低于汽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燃料的点火能量。这意味着微小火花(例如静电放电或电气设备故障)便可点燃氢气。

图片48.png

氢气泄漏后所产生的射流火焰[4]

泄漏后的氢气云团如达到一定浓度范围(4%-75%),在遇到火源时可能引发爆燃或爆炸。瞬间点燃-射流火焰:在泄漏后如果立即点燃,氢气会形成高速湍流火焰,即所谓的喷射火灾。火焰温度可高达2000°C,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。延迟点燃-爆燃或爆震:如果泄漏的氢气在一定时间后才被点燃,混合物中的火焰传播速度可能加速,导致爆燃,甚至发展为爆震(DDT,爆燃向爆震转化)。爆震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,对人、建筑物和设备造成毁灭性破坏。

图片49.png

氢气在车库泄漏后的爆炸情形[5]

氢脆:金属材料的“隐形杀手”

氢脆是氢气特有的一种现象,指的是氢分子对金属材料的破坏作用。当金属接触氢气,尤其是高压氢气时,氢分子可能进入金属内部结构,引发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失效

氢脆的主要表现为:金属脆化:氢分子渗入金属晶格后,弱化了金属内部的键合强度,导致金属失去韧性,变得脆弱易裂;裂纹扩展:在高压氢气环境下,金属容器或管道可能出现微裂纹,这些裂纹随着氢气的渗透逐渐扩展,最终导致破裂。由于氢脆的长期影响,储氢设备可能出现材料疲劳,增加事故风险。

图片50.png

特殊的氢脆现象[6]

 

3 使用氢时应该注意什么?

a. 储存

存储环境:氢气瓶应存放在阴凉、干燥且通风良好的专用仓库中。仓库温度不得超过40℃,务必避免阳光直射,以防气瓶受热变形或气体膨胀增加危险性。

分区存储:氢气必须与氧气、爆炸物、毒性物质、放射性物质、有机过氧化物及其他易燃材料分区存放,避免因接触不兼容物质而引发危险。

安全设施:仓库内的照明灯具及通风装置必须选用防爆设备,严禁使用普通器材,以避免由于电火花引爆氢气。

b. 远离火源和热源

避免引燃风险:储存、运输或使用氢气时,应远离火焰、热源,以及氟、氯、溴等强氧化性物质,避免因化学反应或高温引发事故。

保持通风:在室内操作或存储氢气时,确保通风设施有效运转,防止氢气积聚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。

c. 防止泄漏

设备密封性:所有仪表、阀门及配件接头应完全密封,避免渗漏。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建议安装止回阀,同时在界区间设置有效隔离措施。

特殊功能接口:管道设计时应配备取样口和吹扫口,便于对氢气进行取样和置换;最高点则需安装排气管,并在排气管出口处安装阻火器,以控制火焰回流风险。

d. 防护装备

个人防护:操作人员在接触氢气时,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并穿戴防静电工作服,以防止氢气泄漏引发火灾、爆炸或窒息等意外情况。

静电防护:避免穿易产生静电的衣物,确保操作环境中无静电火花产生的可能。

 

4 氢气泄漏后怎么办?

a. 迅速撤离:发现氢气泄漏后,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,撤离时确保避开低洼地和密闭空间,选择上风方向前往安全区域。

b. 隔离区域:划定泄漏危险区域,设置警戒线或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
c. 切断火源:关闭附近的火源和热源(如电气设备、明火、吸烟等)。停止一切可能引起火花的操作,避免摩擦、撞击。

d. 加强通风:使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(如排风扇)加速泄漏氢气的扩散,但通风设备必须具备防爆功能,避免电气设备产生火花。

e. 检测浓度:重点检测泄漏区域、下风向以及较低的空间(因氢气密度比空气小,容易向上扩散,但局部可能形成积聚)。

f. 处置泄漏物:使用专门的吸附材料(如吸附剂、活性炭等)对可能附着的氢气进行吸附。

 

相关链接:

[1] 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. Analysis of Published Hydrogen Vehicle Safety Research.

[2] 程崇律, 单聪慧, 张孟凡, 等. 氢安全建模研究进展[J/OL]. 化工进展,1-14.

[3]  Witcofski R DChirivella J E. Experimental and ana‐ lytical analyses of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dispersion of flammable clouds formed by liquid hydrogen spill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, 1984, 9(5): 425-435.

[4] Det Norske Veritas (DNV). Jet fire. https://mysoftware-dev.dnv.com/download/public/phast/technical_documentation/07_fire_models.

[5] Hu Q, Zhang X, Hao H. A review of hydrogen-air cloud explosions: The fundamentals, overpressure prediction methods, and influencing factor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, 2023, 48(36): 13705-13730.

[6] https://www.nhml.com/single-post/2016/05/03/Cutting-costs-maximizing-results-1.